二本考研率普遍是多少(二本考研211通过率)




二本考研率普遍是多少,二本考研211通过率

距离研究生考试初试时间,还有一个多月;相信很多考生都在紧锣密鼓的复习节奏中。不过,考研热度的激增,超过不少人的预料。

根据历届考生总数的统计,考研人数在五年内翻了一番不止,而且未来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。突破五百万已经是定局。这样的报考比率下,难怪有人称之为“考研高考化”。学生的心态也发生着改变。

考研人心态呈现逆向趋势,二本院校反而成“香饽饽”

说起考研,不同时代的毕业生,报考初衷可能完全不一样。笔者上大学的时期,恰逢青年创业现象频繁的阶段。即使不创业,多半也想去外企、名企中寻找财富密码。

基本只有真正潜心向学的人,才会主动将考研列入计划。而且,很多同学选择考研,是因为对高考结果不满意,比如不少二本生想通过考研进入一本大学。

用张雪峰老师的话讲,叫做实现毕业院校的“进阶”。然而有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,这届考研人的心态却呈现“逆向趋势”,二本大学反而成为“香饽饽”。

不仅原来的二本生心甘情愿地留在固有水平,包括一些重点大学的考生,也不打算“保底”了。更多同学把二本院校作为考研目标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考生说出3个原因,不只跟“内卷”有关

事实上这种现象之前就有发生,只是今年的考研趋势中显得更为明显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大家也猜得到:还不是高度“内卷”惹的祸?

考研向来不简单,但是对于认真准备的考生,在有可能逆袭的情况下,谁不想“更上一层楼”呢。笔者就有一位朋友,从普通二本院校考上一所211大学,后来进了北京的央企。

但是换成现在的考研难度,这样的逆袭,可能性或许会越来越少。先不说增加含金量,能确保不落榜就需要一定的实力。上届的分数线就有普遍性的上涨,这次也未可知。

大学期间学习方式很自由,难保所有人都像学霸那样自律。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,就算重点大学的考生也要务实地选择自降标准。

但是考研人的“逆向选择”,还不只和内卷有关。第二个原因,则是重点院校里想考研的学霸越来越多,导致调剂的情况也在增加。

现在的学生普遍比我们那时更懂得选对专业的价值,并不是只拿着985、211的文凭,就代表有好出路。特别是理科生,学习冷门专业,还不如去双非院校学自己认可的专业。

第三个原因,现在不少二本院校学会了“放大招”,靠优厚的方案吸引好学校的生源报考。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攀枝花学院。

他们直接开出了“留校入编”的待遇。现在大多数考研人都是抱着拿学历的心态,到底在什么院校读,不是最重要的。毕业后能用硕士学历换来就业机遇才是关键。

都说工作的尽头是编制,私企工作越来越难做,特殊时期许多行业也不稳定。编制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的理想。

说起来,二本院校通过提供优厚福利吸引更好的生源,为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贡献力量;学霸们通过读研拿到编制工作,属于“互利”的方式。

这几所二本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实力较强,值得考虑

越来越多考研人开始报考二本院校,站在一些考生的角度,可能大多出自被迫“内卷”的无奈。但是客观上这也在某种程度提高了二本院校研究生院的生源质量。

而且,有些二本大学本身也是比较优秀的,学习中等偏上的考生,不算“吃亏”。例如,武汉纺织大学,在设计学、纺织类专业以及人文社科上,有着很高的地位。

哈尔滨师范大学,则是二本师范院校中,学术实力较强的一类。该校的硕士学位一级学科达20个,博士后流动站有五个。

还有位于郑州市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,经管类、法律类专业不错。毕业后想要考入体制内,这类专业是有优势的。

工科生的话则推荐山东理工大学,尤其是机械、电气等传统工科的硕士专业。总之,去二本院校读研未必就是屈才,主要还是看学习方向。

【话题】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二本研究生院呢?

发布于:辽宁省

二本考研率普遍是多少(二本考研211通过率)

赞 (0)